合法配资平台
编者按
7月21日起,广东高院推出“直面‘两难’院长谈”系列访谈,邀全省中院院长直面痛点困境,分享融入综治中心建设、推进前端化解、做实实质解纷的创新实践,为提升审判质效、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贡献广东法院智慧。
今天推出的是:云浮中院党组书记、院长林晓峰访谈《探索破解“两难”云浮路径 推动审判质效提升工作争先进位》。
云浮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林晓峰
打好解纷、提速、管理“组合拳”
纾解“两难”助推质效提升
关键词:多元协同、提速赋能、内部挖潜
问:云浮是广东最年轻的地级市,建市仅三十年。在云浮“三十而励再出发”的美好愿景下,加强破解“两难”问题的司法应对,落实定分止争要求,您认为云浮法院应该如何迎势而上?
林晓峰:去年下半年,云浮提出乘势开启第二个“云浮30年”奋进历程,对法院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今年上半年,云浮法院新收案件同比上升29.19%,存案数同比上升42.28%。两项指标增长的背后,反映出我们正面临着案件纠纷增幅大、定分止争难的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审判工作的意见》,落实全国大法官研讨班、全省中级法院院长研讨班精神,立足山区法院实际,统筹矛盾预防化解和做实定分止争,对外深化多元联动解纷,对内优化审判管理,努力从源头控制诉讼增量,把定分止争要求落到实处,助推审判质效提升工作争先进位。
聚焦多元协同,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从“派驻方式、主要职责、工作衔接”三个维度破题,整合诉讼服务功能、规范矛盾纠纷化解对接流程、强化配套保障及选优配强派驻人员,助力综治中心实质运行、“一站”解纷。发挥人民法庭贴近基层优势,我们主动对接镇(街)和基层调解组织,打造“庭镇(街)融合”“庭所联动”等协同共治共建品牌。深化“人民调解+司法确认”机制,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业务指导培训,助力提升调解成效。办理“十类案件”时,对照《关于严格依法规范民事案件立案与调解工作的意见》要求,继续落实好“总对总”多元解纷机制和已有诉调对接机制,想方设法分流化解更多矛盾纠纷。
聚焦简案速裁,为办案效率提速赋能。制定《民商事案件繁简分流和速裁工作规程》《民事诉讼第二审程序中适用独任制的工作指引》,完善标准化民商事案件繁简分流和速裁工作机制,为全市法院17个速裁团队高效顺畅运行提供有力保障。以中院为例,新收劳动争议以外的速裁案件261件,结案252件,比同期民商事结案用时少47.94天。
聚焦内部挖潜,缓解“案多人少”困难。立足审判队伍小、专业能力总体相对薄弱的实际情况,我们转变思路注重从内部挖潜,激发司法办案效能,促推定分止争落到实处。我们每季度分析通报审判执行工作态势,定期召开数据分析会商会,确保审判质效基本面总体良好。与此同时,我们注重发挥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体检表”作用,深挖落后指标反映出来的审判效率问题,规范案件结案标准及法律文书送达,加强上诉案件移送时间节点把控,严格案件中止审理,严控审限变更,跟踪督办涉司法鉴定案件,从细节入手打通影响审判质效提升的“中梗阻”。
下好融入综治中心“先手棋”
做实三级联动促推源头解纷
关键词:提前布局、主动融入、源头解纷
问:据了解,云浮是全省率先建成市、县、镇三级综治中心的地市。刚才您提到法院与综治中心联动解纷的做法,云浮法院在利用现有优势助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具体的工作?
林晓峰:云浮市下辖5个县(市、区),有63个镇(街道),973个村(社区)。辖区面积大,常住人口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难度大。只有主动整合解纷资源防止司法力量碎片化,才能更好支持综治中心发挥功能,推动矛盾纠纷止于未诉、消于未发,进而促推解决“两难”问题。
以提前布局赢得融入主动。近年来,我们探索完善依靠基层、专业高效、就地解纷机制,推动落实建立基层诉讼服务站、法官联络点、人民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等工作,以提前布局下好融入综治中心“先手棋”。2024年,我们建立法官联络点制度,在全市5个县(市、区)和63个镇(街)综治中心设立法官联络点,安排法官到综治中心参与调处案件,推动形成法院与综治中心常态化联络机制。先后开展联络工作1000余人次,参与矛盾纠纷调处化解500余宗。
因地制宜入驻凝聚工作合力。依托云浮率先建成的市、县、镇三级综治中心,统筹法官联络点建设,组织召开全市法院协同推进工作会,推动基层法院100%入驻综治中心,实现法院与综治中心市、县、镇三级联动。选优配强入驻综治中心的诉服团队,为综治中心提供调解指导、示范判决、以案释法等多元司法服务。在综治中心提供诉讼服务指引、要素式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等便民资料,方便群众就近享受诉讼服务。强化法院与入驻单位及调解组织协作配合,形成调解、仲裁、诉讼无缝衔接,力争各类矛盾纠纷在让群众“只进一门、一次解决”中得到实质性化解。
规范对接流程促推矛盾化解。按照“先立后调”和助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新要求,制定《云浮法院参与综治中心运行工作指引》,明确法院参与综治中心建设的流程、重点及职责。将“十类案件”作为先行调解、委托调解的落点,建立完善分流过滤及诉调对接机制,推动运行“分、调、裁、审”一体化运作模式,确保群众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依法办,让“有矛盾纠纷到综治中心”成为共识。
扭住案件质量“关键点”
加强和改进审判流程管理
关键词:流程管理、案件质量、积案清理
问:加强审判流程管理是提升案件质量、实质性解决纠纷的重要抓手。云浮法院在严格规范“四类案件”监管、阅核工作、发改指案件办理等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林晓峰:案件质量是审判工作的“生命线”。我们严格落实省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审判流程管理的意见,提升案件质量,减少诉讼程序的衍生,助力解决“两难”问题。
做实审判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审判监督管理机制,落实“四类案件”监督管理办法,完善“三同步”“四个一”工作机制,扎紧审判权执行权运行的制度笼子。推动修订阅核工作规则,积极落实“阅核制”,发挥阅核在统一裁判尺度的优势,压实院庭长对“四类案件”之外案件监督管理责任。
加强发改案件分析督办。进一步建立发改案件质量分析联动机制,建设二审发改案件数据库,每月对全市法院发改案件进行清单式发布,并逐案开展自查、复查和上级法院核查,深挖审判工作中的存在问题,通过强化上下级法官的共商共议,努力统一裁判尺度和提升审判质量。今年云浮法院一审裁判被改判发回重审率从2.35%下降至1.37%,案件质量明显提升。
推动长期未结案件清理。盯紧长期未结案件,建立长期未结诉讼案件清单,完善长期未结案件跟踪督办机制,定期发布未结案件数据变动情况通报,积案清理工作成效明显。截至目前,全市法院三年以上未结案件绝对清零,超12个月未结案件同比下降59.26%。
探寻执行工作“最优解”
助力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关键词:多维联动、领导包案、提质增速
问:执行工作质效,是检验“案结事了人和”最终效果的试金石。去年,云浮法院执行工作综合评价跃升至在全省法院靠前,请问云浮法院在这一块有什么好的经验做法?
林晓峰:近年来,我们聚焦“公正与效率”主题,以“多维联动”为抓手,锚定“切实解决执行难”目标,执行工作综合评价取得近年来最好成绩。
加强内部协同。坚持两级法院同向发力,开展交叉执行专项行动,严格规范落实提级执行,着力化解执行领域骨头案。强化“执警”协同,实行执行外勤事务派单机制,通过执行部门向司法警察部门派工作单的方式,协助开展查封、扣押、拘留等执行任务,为执行案件的办理提质增速。落实法院领导干部带头包案,建立领导干部挂点联系基层法院执行工作机制,攻坚解决执行领域重案难案。在落实包案制度的推动下,我们成功化解了一起跨度21年的执行积案,该案作为典型案例被省法院收录并全省推广。
强化外部联动。细化42家市直部门执行联动5类25项职责,全方位拧紧查人找物、信用惩戒、司法拍卖辅助等环节的联动责任链条。与税务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完善执行联动机制的意见》,形成的法税联动机制被收录于国家税务总局简报,并在全国推广。与公安、检察机关建立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案件专项联络机制,推动三方高效衔接,有力打击转移财产、逃避执行等违法犯罪行为。与市税务局、市住建局、市自然资源局联合建立不动产司法拍卖执行联动优化不动产登记机制,搭建“不动产登记+法院服务”的全省通办平台,实现法院对被执行人省内不动产查询、查封、解封等业务全流程线上办理。
做实网格联动。积极争取市委政法委支持,联合制定《关于建立基层网格和人民法院执行联动机制的意见》,延伸执行工作触角。依托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将执行工作嵌入全市基层网格,发挥近6000名基层网格员重要作用,实现被执行人财产线索双向反馈。2024年基层网格员累计协助查找被执行人951人次,提供财产线索250余条,该机制入选全省法院“优秀工作机制”。
【来源:云浮中院】
合法配资平台
华林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